上则天部,下则地部,中为人部,两旁有气穴、肓俞,上有水分、下腕,下有胞门、横户,脐居正中,如门之阙,神通先天。父母相交而成胎时,先生脐带如荷茎,系于母之命门,天一生水而生肾,状如未敷莲花,顺五行以相生,赖母气以相转,十月满胎,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,故名神阙。(《会元针灸学》)




今日芒种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。此节气后,地面阳热旺盛,天气始炎热,雨水渐多,热、湿、暑三气杂至;人体则外上烦热,但下元虚寒。①慎开空调,当汗则汗,汗出排寒,亦排肌肤浅表瘀毒,大汗后则需及时补充水分。②勿食冰冷,脚不宜沾凉水或受冷风,裙裤宜长,节制房事。薄滋味,远酒色。



明代龚廷贤《万病回春》盛誉熏脐法——「灸之百脉和畅,毛窍皆通,上至泥丸,下至涌泉,能却病延年」。清代吴师机的专著《理瀹骈文》认为「中焦之病,以药切粗末炒香,布包敷脐为第一捷法」,脐疗法可「转运阴阳之气」,因而「此法无论何病,无论何方,皆可照用。」




隋唐时期,孙思邈《千金要方》治疗「少年房多短气」,可「盐灸脐孔中二七壮」即愈;「气淋」,则「脐中著盐,灸之三壮」,有实效。明代《针灸资生经》载录:「若灸溏泄,脐中第一,三阴交等穴,乃其次也」,认为腹泻(溏泄)最好的方法是艾灸肚脐。清《医宗金鉴》明确指出神阙穴能「主治百病」。




五运六气值三之气,主气少阳相火,客气太阴湿土。临诊近来湿气偏盛、躁火烦扰者多见,如湿疹加重,脚气复发、大便粘滞、身体困重、咳痰颇多等湿盛表现。饮食注意清淡,中药需重化湿,穴位可点三阴交。《内经》:天政布,湿气降,地气腾,雨乃时降,寒乃随之。感于寒湿,则民病身重胕肿、胸腹满。



滚动到底部翻页
下一页

回到首页返回顶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