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接上海同事来杜克访学,正在家里做晚餐,忽收短信告20分钟前邓正来去世。整整1个月前,我从北京乘夜车赶去复旦,参加邓召开的中国政治改革会议,他依然斗志昂扬。元旦惊闻他胃癌住院,又设微博,着红色院服,意气奋发,一如既往。生命无常,邓正来如流星般划过冥冥夜空。

我爸爸邓正来于1月24日05:40心跳停止 抢救一小时于06:50宣布死亡



昨天我去北京,宿东交民巷宾馆。今晨推开窗,就看到西哈努克的宅邸,叹口气想,七十年代最喜欢的电影就是西哈努克亲王访问中国的纪录片了,在南京也见过他,那时我还小,全城夹道欢迎,盛大的节日啊!今晨一叹,谁料到他去也!//@主持人杨锐: 诺罗墩西哈努克是文革时期我们听到的唯一的外国朋友的名字

俺小时候最听得最多的一个外国人的名字,就是西哈努克。感觉他是生活在那时的报纸和纪录片里的人物。他似乎永远带着和善而谦卑的微笑...




//@周兆呈: 推荐。@刘康教授

【刘康:从莫言得奖看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】单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一个具有高度国际影响力的大奖而言,莫言是实至名归的,是个好事,值得中国人好好庆贺。不过我们在追问中国作家为何到今天才终于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,应该思考其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和能带给我们的启示。



莫言等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“文学先锋派”的主要代表,他们的作品被大量翻译成西方语言。张艺谋等跨国电影与先锋派文学的联姻,终于让“中国文化走出去”迈开了一大步,但基本上跟中国官方的外宣推广没有什么关系。对这一“工程”非常热衷的有国际电影节的评委、欧美媒体、汉学家。



刘康:从莫言得奖看普世价 值与中国特色, 2012.10.13 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



刘康:中国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导向,联合早报2012年9月10日 中国的城市化国际化,要以人文关怀、历史传承来与人类普世价值接轨,也彰显了中国现代化的精神与价值内核。



刘康: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:中德关系的价值观基础?联合早报2012年9月4日 歌德是现代西方著名文化象征,标志着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;孔子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代表,以孔子代表中国,就像西方把柏拉图作为今天的文化象征一样。



以史为鉴

抱歉,此微博已被删除。查看帮助:



滚动到底部翻页
下一页

回到首页返回顶端